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位置 .. 北緯59 東經17

簡介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最重要的城市,不單貴為首都,更是國內第一大城市兼第一大港口,13世紀開始,一直是瑞典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諾貝爾獎頒獎儀 式也是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斯德哥爾摩主城由14個島組成,以市中心的老城(Gamla Stan)仍然保留中世紀的特色,以此分界,梅拉倫湖被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面就是波羅的海。
斯德哥爾摩市徽

交通
交通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個非常奇特的城市,這個城市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它的兩條主要大街,都建築在古城牆的遺址上,市內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地下鐵道,還被人 們稱為「世界最長的地下藝術走廊」。斯德哥爾摩還有一個著名的、豐富多彩的「地下世界」。商店、工廠、倉庫、停車場、市場、電站、軍火庫、醫院等等,都建 立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大都市的交通擁擠,」喧嘩熱鬧的特徵。還有,斯特哥爾摩的整個城市,全部建築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島嶼上。各個島嶼之間用70座橋樑串 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市內水道縱橫交錯,水上交通非常方便,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從高空往下看,斯德哥爾摩像是浮在藍色波光中的明珠、光彩照人,熠熠生輝。
氣候特色與特殊節日
斯德哥爾摩的氣候也很特別,到了夏季,白天很長很長,晚上則很短很短。而到了冬季,白天則很短很短,晚上則很長很長,特別是到每年的12月13日,是斯德哥爾摩夜晚最長的一天,這一天成了這個城市自古便有的節日—露西亞節。 露西亞是斯德哥爾摩人心中最神聖的女神,她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降臨到這個城市的。在冬季,斯德哥爾摩白天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而一到晚上,人們不僅不能工作,還得時刻戒備各種各樣的襲擊。因為有夜幕的掩護,那些強盜惡人,在市內外胡作非為。更為可怕的是,白天的時間越來越短,夜晚的時間則越來越長萬般無奈之際,人們只好祈求上蒼的保護和恩賜,把白天還給他們。也許是他們的虔誠感動了上蒼,不忍看他們再受煎熬,不久後,就是12月13日這天夜晚,突然有個女天使降臨到這個城市,她每到一個地方,用她的白衣服輕輕一拂,一那地方便是一片光明。從這天起,斯德哥爾摩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晚上則日益縮短。人們好 不感激露西亞女神的豐功偉績。他們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露西亞節。這個節日成了斯德哥爾摩人們最隆重、最熱鬧的佳節。12月13日本來是斯德哥爾摩黑夜最長的一天,由於露西亞女神的出現,使斯德哥爾摩成了一座不夜城。
著名景點
舊城區
舊城區(Gamla Stan)是斯德哥爾摩最早的發源地。在悠久歷史的耶爾廣場(Jarntoget)上,屹立著正要引吭高歌的瑞典音樂家E.Vart Taube 的雕像;在狹窄的小巷裡,漫無目的遊覽,聆聽每四小時由日耳曼教堂(German Church)傳來的音樂鐘聲,就會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瑞典人,仍要擠破頭住進這些仍保持十八世紀面貌的老房子。

在那迂迴的卵石路上漫步,深入舊城區的大街小巷,雖然不及威尼斯的精雕細琢,卻多了生命的活力,大概因為十七世紀的瑞典王,在貿易上常與威尼斯商人往來,因而仿效意大利風格,將舊城區的房舍都髹上橙黃的鮮艷色調,配上大大的玻璃窗框,看上去甚為醒目。
瑞典王宮
位於立達爾摩(Riddarholmen)島舊城區,站在Norrbro橋上向東遠眺,是瑞典王宮,正面朝北,一座灰白色橫列的三層建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每天中午,宮中廣場會舉行衛兵交接儀式,每天都吸引大批遊客圍觀。
另外,Drottningholm王宮位於斯德哥爾摩近郊的Lovon島上,又名「夏宮」。Drottningholm在瑞典文裏的意思是「王后島」。此王宮幾百年來都是瑞典王室的居所,是舊王宮失火燒毀後,由Hedvig Eleonora女王於十七世紀下令建造的。夏宮佔地廣闊,有美麗庭園,精緻雕刻,宏偉壯觀的宮殿建築,比起巴黎的凡爾賽宮毫不遜色。其中有一座別開生面的「中國館」,仔細觀賞其外觀造型,除了內窗上方的滿清時代旗人雕塑有幾分東方味道外,實在看不出中國風格。
金廳藍廳
斯德哥爾摩的芸芸島嶼,最大的一個島叫「島中之王」,島上的市政廳(Stadshuset),是斯德哥爾摩的象徵。
市政廳大堂內,有個著名的金廳,鋪了二千萬塊金色鑲嵌畫,金光閃閃。
金廳之旁,另有一個藍廳,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即諾貝爾逝世的週年紀念,也是諾貝爾獎頒獎的大日子,必會在藍廳舉行慶賀宴會。據說,奧斯柏格原來的設計,是要用石灰塗抹在磚牆上,再以藍色彩繪,所以定名為「藍廳」。想不到紅磚呈現出來的色澤、質感和粗獷之美,讓他深感震懾,使他放棄原來的構想,決定整座大廳保留紅磚原色,並保留「藍廳」原名,因而名實不符。
瑞典的劍橋
斯德哥爾摩的烏普薩拉(Uppsala),有「瑞典的劍橋」之稱,這裡有一所斯堪的納維亞最古老的大學,建於一四七七年。烏普薩拉是文化古城,是一個總是吸引無數科學家、作家和藝術家的地方。
烏普薩拉曾為瑞典舊王朝故都,更是瑞典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的聖地。
其他
諾貝爾與諾貝爾獎
阿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一位建築師也是機械工程師,由於經營軍火和軍事機械製造,讓諾貝爾家境富裕,受到父親的影響,諾貝爾一生究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創造了他的炸藥王國,累積了巨額的財富,因為見到自己的炸藥被用於非和平用途而感到痛心,諾貝爾在逝世的前一年,不顧家人的反對,立下遺囑,將遺產的一大部份(約920萬美金)設立特別的基金,將每年利息分成五份,設立化學、物理、醫學、文學和和平五種獎金,授與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中,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從此以後,每年12月10日,也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分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頒獎。每年頒獎典禮結束後,會在斯德哥爾摩的藍廳舉辦晚宴,邀請諾貝爾得主、各國皇室成員、政治領袖等參加。
資料來源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災變

http://www.oceantaiwan.com/eyereach/Earth/003.html 用衛星看車諾比爾

北緯49 00 度,東經32 00度
簡介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的4號反應器,因為運轉人員違法進行極危險的實驗,導致水蒸氣及氫氣爆炸。爆炸後引起反應器內石墨的燃燒,造成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釋,造成31名搶救的消防人員死亡與廣大地區遭受污染。這項實驗違反所有電廠安全運轉規定,它必須強迫停止電廠所有安全防護系統,在西方世界簡直不可能想像;再加上反應器先天設計不良,一連串蓄意違法情況下,終於釀成核能史上最大災變。
車諾比爾核電廠的地理位置
政府的處理

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爐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測出了是致命量幾百倍的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可是居民並沒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這是因為官方擔心會引起人民恐慌。許多人在撤離前就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事故後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到達現場,可是他們遲遲無法提交報告,蘇聯政府還不知道事情真相。終於在事件過了差不多一周後,莫斯科接到從瑞典政府發來的信息。此時輻射雲已經飄散到瑞典。蘇聯終於明白事情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爐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制住了輻射。
爆炸之機組的處理
為了避免反應爐內的高溫的燃料燒穿爐底,5月21日開始在四號機底下興建一條隧道以放置冷卻用的熱交換器,這是一項在飛快的速度和危險的環境下進行的龐大工程。動用了400名礦工,3小時一班,在6月24日,完成了168公尺長的鋼筋水泥隧道。 為了長期安置四號機,被稱為「石棺」的巨大的圍阻體在6月開始動工,11月30日興建完成,總共用了超過7千公噸的鋼鐵和41萬立方公尺的水泥。散落在廠區內的高強度輻射物質,如破碎的燃料棒,石墨塊等,因機械人在高輻射強度之下無法使用,只好用人去清除。而清除落在旁邊的三號機屋頂上的碎物並趕在石棺未密封之前將之丟進石棺,更是危險而難辦的工作。在1996年初,烏克蘭學者和官方指出,石棺已產生裂縫,洩漏污染物質,並有發生爆炸的可能。

車諾比爾事件後的週遭輻射污染劑量分佈圖


除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輻射塵也飄過歐洲的部份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 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瑞士、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和英國

事實與數據
一、車諾堡事件相當於 500 顆 1945 年投於廣島的原子彈威力。  
二、受曝污染人數高達 1,700 萬人。  
三、從烏克蘭災區撤離人數共 14 萬 3 千人。  
四、參與災區清除工作的 60 萬人中,已有 10 萬人死亡成殘廢。  
五、白血病和甲狀腺癌患者是平均數的 2 倍和 5 倍。  
六、烏克蘭、蘇俄和白俄地區居民受污染人數共達 180 萬人。  
七、烏克蘭在過去 14 年內,因輻射傷害致死共 30 萬人。
車諾比爾事故後的好處
在事故後,隔離區內變成部份野生動物的天堂。 雖然動物也飽受輻射之苦,但比起人類對牠們的傷害是非常輕微的,所以對牠們而言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好事。在隔離區內的動物比如老鼠已適應了輻射,牠們和沒受輻射影響地區的老鼠壽命大約相同。下列為隔離區內再度出現或被引入的動物山貓、貓頭鷹、大白鷺、天鵝、疑似一隻熊、歐洲野牛、蒙古野馬、獾、河狸、野豬、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獺、浣熊、狼、水鳥、灰藍山雀、黑松雞、黑鸛、鶴、白尾鵰。
其他
http://www.angelfire.com/extreme4/kiddofspeed/
某個女生到車諾比爾核電廠的日誌及照片
http://www.gcaa.org.tw/env_talk/book/CIH1-00.htm
危險的雨~車諾比爾事件的災難擴散
http://green.csie.ntu.edu.tw/humeco/2003Apr26/cheronbyl00.html
為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災變所做的詩

資料來源